当前位置: 首页 > 文化要闻

“三星堆·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”亮相安徽 展出140余件文物

2023-04-21 14:41:54 来源:中国青年报 作者:王海涵 王磊

蒜头鼻、阔嘴巴、剃平头,眼角高高挑起,眼球凸出,青铜骨骼黄金皮肤,这是3000年前的“脸”。4月20日,安徽博物院新馆二楼临展厅内,商代文物——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吸引了观众驻足和欣赏。

         当天,安徽博物院联合四川博物院、长江流域博物馆联盟及全国近二十家文博单位共同推出“共饮一江水——三星堆·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”,展出的140余件(套)文物珍品再现长江流域青铜文化的风采。

展览一角。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/摄

展览将从4月20日持续到8月13日。展品年代自商代至战国,涵盖巴蜀文化、荆楚文化、吴越文化等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体系,种类包括青铜器、金器、象牙器、玉石器、原始瓷器等多种文物类型。重点展品有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、铜人头像 、铜人面具、鱼纹金带、象牙、吴王光剑等。

展出的文物铜人面具。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/摄

商周时期,在充分汲取中原青铜冶铸技术的基础上,立足于自然环境与本地文化传统,长江流域先民开拓创新,创造各自系统发展、极具地域特色的青铜文明。安徽地跨江淮,长江由西南向东北斜贯全省5个市12个县。商周时期,安徽地区作为中原和南方诸国的过渡地带,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。先民们博采众长,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江淮青铜文明。

安徽博物院副院长季永说,长江与黄河流域的青铜文明交相辉映、相互影响,共同建构了中国青铜时代绚丽辉煌的文化主体。本次展览水平高、规格高,于长江流域所见的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,不仅是艺术、生活与技术的载体,也是文化交流、文化传承和文化认同的见证,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。

展览一角。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/摄

【编辑:张懿程】
文章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捐赠方式

银行捐款

户名:中国孔子基金会

税号:53100000500016682L

开户行:中国银行济南舜耕支行

帐号:214307892195

扫码捐款

微信扫码捐款

支付宝扫码捐款